农业增产增收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困境的关键问题。今年4月,**县农业局组织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对全县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县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453元,提高到2007年的2438元,年均增长11.29%。
一、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2001年到2007年,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六年共增加985元,年均增长11.29%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313元,年均增长19.76%,农村低于城镇发展水平。
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县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从乡镇企业及村级集体组织经营收入极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很少有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包装、品牌等附加值增值收入。2007年全县农户种、养业收入11.45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58.7%。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大的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水灾、旱灾、雪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农村留守人员中绝大多数属“3861”型,即中老年妇女、老年人、学生儿童占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高中学历文化的几乎没有,有一技之长的就更少。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劳动能力不强、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投入不足,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增收渠道窄,家庭收入低。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孩子教育和红白喜事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很好的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
7、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导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质量差。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压力,价贱伤农。
2、农村从业人员劳动素质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农村现有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农民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技术资料看不懂,适用技术学不会,先进理念接受不了,信息获取渠径太少,农业科技成果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收入稳定性差。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农村道路多数不能确保晴雨畅通,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增效差。目前,我县列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两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太小,带动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
5、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三农”的手段不力。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投入不足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业单位转变为“以钱养事”的民营非企业性质,更加凸显“线断、网破、人散”的景象。“农业信息网”、“农业科技110”和“村支部+协会”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6、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发展筹资困难。调研中,大多数种养大户和企业业主共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问题。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7、农村适用科技人才缺乏,现有人才作用发挥差。农村农业农民要稳定、快速增产增收,需要培养、造就、挖掘大批不走的适用科技人才,并能在千家万户生根开花的“田专家”、“土状元”。但我县广大农村一方面是人才缺乏,面临培养难、挖掘难,尤其是不走的科技拔尖人才十分缺乏;另一方面是现有科技人才作用发挥差,特别是鼓励涉农部门的广大科技人员到“三农”第一线去发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作用更差,因而形成了“没人才—想人才—要人才—发挥难”的不良循环的被动局面。
三、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建议
1、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
农业增产增收现状调研报告
本文2009-12-20 19:51:2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262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