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种价虚高形成原因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20浏览:2189下载146次收藏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的价格与质量,直接影响农民的购种意向、种植产量及最终效益,进而影响到地区的粮食安全,甚至影响到一方农民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种子经营门店急剧增加,部分种子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铤而走险,无视新品种推广应遵循的“试验、示范、推广”这一基本程序,为追求高额利润,利用农民追“新”求“异”心理,盲目推广“新品种”,大幅度提高新种子价格,拉动种子市场价格普遍抬高,致使种价急剧上涨。有的高价种子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导致农民种植后减产、减收,引发群体上访等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抓好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经营行为,稳定种子市场价格,确保农民用种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既是当前基层种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管理工作的难点。摸清当前市场种子价格现状,找准目前种价“虚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是种子管理部门应尽的职责。  

1  目前种子价格调查情况  

近年来,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持续上涨,连创历史新高。以**县为例,2009年全县水稻种子均价35.8元/公斤、最高价44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上涨19.3%;玉米种均价21.6元/公斤、最高价24元/公斤,上涨13.6%;油菜种均价120元/公斤、最高价150元/公斤,上涨20%;小麦种均价格6元/公斤,最高价6.5元/公斤,上涨20%。  

全县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与三年前相比,水稻涨7.8元/公斤,涨幅28.8%;玉米涨5.6元/公斤,涨幅35%;油菜涨40元/公斤,涨幅50%;小麦涨1元/公斤,涨幅20%。而全县主要农作物产品价格与三年前相比,稻谷涨0.2元/公斤,涨幅13.3%;玉米涨0.3元/公斤,涨幅23%;油菜涨1.6元/公斤,涨幅66.6%;小麦涨0.25元/公斤,涨幅17.8%。  

由上可见,近年来除油菜外,其它大宗农作物市场零售种子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同期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种价上涨过快问题十分突出。  

2  造成种价“虚高”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目前市场销售的种子价格明显偏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粮价上涨,拉动种子市场需求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不断加大补贴的范围与额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加之国际市场粮价上扬,带动国内粮食价格稳步上涨,农户种粮积极性高涨。主要农作物面积扩大,带动良种需求增加,为种子价格上涨创造了浓厚的氛围与环境。  

2.2  经营人员过多,市场竞争激烈  

过去,种子由农业部门专营,县种子站负责生产、采购、调运、批发,乡镇农技站负责零售,种子价格由物价局严格控制。近年来,随着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种子站改制为县种子公司,最终被私人买断,同时乡镇农技站也改为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种子经营逐步由“公”变“私”,向社会扩展。原有的种子“国有企业垄断,农业部门专营”格局被打破后,以往的批发渠道与价格体系也被彻底打破,经营企业迅速增加、基层门店急剧增多,呈现出多头批发、自主定价局面。据调查,仅有50万亩常用耕地的**县,目前种子批发机构就有4家,基层经营门店达到206家,从业人员450余人。过多从业人员抢食种子市场“蛋糕”,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为畸形的种子市场价格提供了孳生条件与场所。  

2.3  从业人员素质下降,逐利倾向过于明显  

过去,经营种子的人员一般都是在职的农技干部,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种子经营以“服务”为主要目的。但目前基层种子销售门店中,只有40%的经营者对农业技术较为熟悉,对销售的农作物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较为了解,能够主动向种子购买者提供较为全面的技术咨询与服务;30%的经营者销售过几年种子,对种子经营的复杂性与经营风险有一定认识,基本能够按照种子推广的步骤与方法先“试”后“推”,合法经营;但还有30%的经营者,是从零售业、农资超市、邮政配送等行业新转过来,这部分经营者大多数对“种子”这一商品的特殊性缺乏认识,对种子经营的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盲目购进、盲目销售问题比较突出。“无知者无畏”,非专业人员增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导致种子经营风险加大。在种子经营过程中,许多经销商、特别是一些缺乏种子经营常识的经销商“趋利”性较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种价虚高形成原因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