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打造水果大市品牌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20浏览:2287下载152次收藏

**市从1963年开始引种柑桔,经过45年的发展,到2008年止,发展到304720亩,总产量3123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二位。产品除销往西北、华北、东北等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俄罗斯、加拿大等国际市场。2008年被国家列入优势柑桔特色生产区。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水果大县(市)”,也是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  

**市20个乡镇办(区、处),232个村,有13个乡镇办、168个村种植柑桔。其中柑桔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有5个乡镇,千亩以上的村(场)76个,有一大批柑桔专业村和近万个种植大户,最多的户年产柑桔达38万多斤,收入近20万元。柑桔生产已成为库区农村的支柱产业,据2007年统计,全市15万桔农,人平柑桔收入1334元。许多桔农盖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运输车,有的还买了小轿车。正如桔农中流传的:“养儿子,抱孙子,不如种桔子。”有了几亩桔园,就有了长远、稳定的收入,养老也就不愁了。  

**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利用库区周围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柑桔生产,主要领导人都亲自抓柑桔种苗引进、基地建设、生产管理、经营销售,还制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柑桔生产。2008年,由于“蚶桔事件”和其他原因,造成柑桔销售市场疲软,价格下降,收入减少,给**市的柑桔生产敲起了警钟。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他们认识到:市场和人们的消费水平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柑桔的面积和产量上来以后,不提高质量是不行的。南方的冰糖桔三元一斤很畅销,本市的桔子三角一斤卖不出去,关键是品种和质量问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们用新的思路来抓柑桔产业发展,归纳起来,就是“四转型”、“两提升”,即:生产上转型,制定“武当柑桔”标准,按标准化生产;经营上转型,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工上转型,提倡商品化处理和系列加工;销售上转型,建立市场交易中心,分类、打蜡、包装,实施品牌化销售。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用科学发展理念,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友好型柑桔生产基地,打造水果大县(市)品牌,把柑桔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科学种植  高标准建桔园  

**市发展柑桔产业,经历了一个专家指导、引进试种、层层示范、大力推广的科学发展过程:六十年代引进试种,七十年代层层示范,八十年代大力推广,九十年代形成规模,二十一世纪发展成为柑桔产业大县(市)。早在八十年代就制定了“江北红果江南桔,山区菌特库区鱼”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总体建上,要求“统一规划,分户治理,整体联片,形成基地,抽槽换土,分层回填,修通公路,打通销路”。在建设标准上,要求“水平线,盘山转,三尺深,三尺宽,施足肥、再回填”。同时,要求柑桔基地通电、通水、通路。因此,**市的柑桔生产,从一开始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改造低丘岗地,发展柑桔生产,**市经湖北省国土资源局批准,投资2500万元,在土台乡7个村连片改造治理1.27万亩低丘岗地,建设高标准精品桔园。这是**市柑桔生产基地建设最大的单项投资。该项目共需挖带面1万亩,挖土石方85万方,修生产机耕88公里,砌石岸5万方,挖井窖177口,修排不渠77公里。这项工程今年2月份开工,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苏云辉任指挥长,下设办公室和服务组,动用30多台挖土机,投入大批技术、劳力,现已初具规模,预计4个月竣工。这块1万多亩高标准精品桔园的建设,将使**市柑桔生产跃上新的台阶。其他乡镇也在改造和建设高标准精品果园。预计到2015年,全市柑桔面积达40万亩,其中精品果园20万亩;总产量40万吨,其中优质果品率达到70%以上。  

坚持推广优良品种  实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市的柑桔,有龟井、宫川、兴津、市文、尾张、芦柑、脐橙等优良品种,但多数是早熟品种,晚熟品种较少。市委、市政府按市场需求及时提出了“水中有机鱼,库周武当桔,江南林特菜,江北粮油畜”的具体发展思路和打造精品《武当柑桔》品牌的发展目标。今后以温州蜜桔为主,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橙类、柚类、杂柑等优良品种,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均衡上市,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标准化生产,**市制定了《武当柑桔》地方标准,已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为提高柑桔的产品质量指明了方向。为了鼓励发展柑桔生产,市政府制定了扶持标准,连片开发5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打造水果大市品牌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