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种粮大户现状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20浏览:2992下载290次收藏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培育和发展更多的种粮大户,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摸清种粮大户的现状,找准问题,我们开展了对全县种粮大户的调研活动,通过认真了解种粮大户的实际情况,听取意见,进行分析总结,对我县种粮大户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如下:   

 一、种粮大户现状与特点    

 我县现有耕地33万亩,农业人口28万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户外迁或常年离乡进城务工,特别是南部高山、二高山偏远的村庄,耕地抛荒,这些抛荒地就由其他农户种植或由种粮大户承包经营,这就产生了种粮大户。其特点表现为:  

(一)数量不多,面积较小。全县种粮大户共有55户(种粮面积30亩以上),总承包面积0.21万亩,户均承包面积达37亩,在我县南部乡镇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且种粮大户全是本乡本土的,耕地来源既有反租承包的,也有土地流转和荒地开发的。(二)规模效益不高。据对种粮大户2008年经济效益摸底调查,按承包耕地35亩的规模,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后,一般当年可获得纯收入1--1.5万元,高的近2万元,其单位面积效益仅是一般种粮农户的1-1.5倍。(三)分布不平衡。由于各乡镇情况不同,种粮大户分布不均衡。大多分布在南部高山区各乡镇,北部人口集中地区基本无种粮大户。  

 二、种粮大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基础设施差。种粮大户承包的耕地一般处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山区坡耕地,农田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仅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而且加大了生产成本。突出表现在:一是路网不配套,机耕路少,路面状况差,不利于机械运输与作业,甚至有的地方人步行也较为艰难;二是无排灌设施,易遭受自然灾害;三是晒场小,仓贮条件差,当作物收获后一时难以销售时,因含水量高,易霉变,如收获期遇阴雨天往往损失更大。我县泉溪镇大木场村一村民2005年因玉米收获季节遭受阴雨天气,无法晒干,采用加温烘干方法,因看护不周,最终发生火灾,烧毁玉米3万多斤,直接损失达到5万多元。四是环境条件制约发展机械化作业,耕作运输全靠人工人力,加大了生产成本。  

(二)资金严重不足。实行规模粮食生产,需要有效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种粮大户在上缴一定数量的承包费后,往往手中结余资金较少,而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性开支又需要一定的资金,使得资金愈加紧缺,更谈不上购买大型农机具;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小,于是种粮大户主要通过民间(高息)借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这既加大了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投入与产出水平。另有部分农户采取播种季节在个体经商户赊欠农资,收获作物后以物抵扣的方法,但同样需付出高息负担。  

(三)政策扶持、技术服务不到位。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对种粮大户关注的不够,大多数种粮大户没有得到经作和养殖大户同样的关注与政策扶助服务,而种粮大户对科技要求迫切但自身素质又较低,这对各项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调研活动中,种粮大户一致要求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加大扶持和农技服务力度,尤其是在政府扶持、政策倾斜、资金帮助、技术培训、统一供种、防病治虫、配方施肥等方面,真正把技术交给他们,把服务延伸到田头。  

(四)粮食销售问题依然突出。种粮大户由于没有晒场和仓贮条件,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粮食收获后必须及时销售出去,否则易造成霉变等损失,目前随着粮食市场全面放开,价格趋升,销售顺畅,粮食不易出现滞销积压,但是种粮大户的粮食销售渠道仅靠个体经营户收购,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级压价现象,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五)发展的外部环境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种粮大户现状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