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当前基层缠访闹访问题原因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18浏览:2707下载200次收藏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也给基层维稳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特别是缠访闹访已成为县、乡两级棘手的信访问题之一,既牵扯浪费了基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严重影响了基层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本人现结合基层信访工作实践,就当前基层缠访闹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谈几点本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基层缠访闹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少数信访人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突出表现为四种错误认识:一是信“闹 ”不信 “理” 。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凡事只要不停地闹,不停地缠,就会引起重视,就能得到解决。二是信 “多” 不信“少 ”。认为只要来的人多、造成的影响大,对基层政府压力就大,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三是信 “上 ”不信 “下” 。总认为上级机关大、“官员 ”级别高,才会真正为群众着想,而错误地认为下级机关和基层干部“ 把一本好经念歪了”,在欺骗群众。四是信 “访 ”不信“法 ”。 有的信访问题本应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上访人却偏要走上访之路,认为通过信访途径,采取行政手段解决问题更快也更好。于是,少数群众当眼前利益一时未得到解决就不断缠访、闹访。

    2、基层政府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偏差

    从基层工作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工作不当,矛盾升级复杂化。少数基层干部忽视矛盾,工作不负责任,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有瑕疵,甚至不依法办事。引发初信初访时,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态度生硬,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而是不负责任地躲避、推诿、敷衍或者搪塞,使本来可以及时解决的初信初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矛盾升级,范围扩大,简单问题复杂化。二是工作不力,息事宁人留隐患。在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上,少数部门和人员存在息事宁人的思想,认为只要是不违反大原则,对上访群众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也随意迁就,无形中产生了一种 “激励机制”,形成了 “闹事上访——获利 ——再闹事上访” 的恶性循环。群众受利益驱动不断上访,如果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他们便不断“闹” 下去、不断“缠”下去,从人少到人多、从基层到上级。即使是明显不符合政策,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事情,也希望借助缠访闹访得到好处。

    3、少数信访人信访期望值过高

    少数信访人对自己的观点缺乏冷静、理性思考,对信访期望值过高。在信访过程中,迷信“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没解决”和“法不责众”,一旦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便采取闹访缠访或串联集体上访、异常上访的形式,特别是赴省进京进行非正常上访,企图给基层党委政府施压“破格”为其解决问题。

    4、少数信访户借机敛财

    少数信访户企图“信访富”,把自己的生计牢牢地绑定在信访上,想借缠访闹访敛财、借信访“致富”,其结果是愈访愈贫,愈贫愈访,借机敛财心理愈迫切,缠访闹访愈强烈,二者交叉作用,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基层政府和部门因担心存在上访被上级“戴帽”、“一票否决”,或无休止赴省进京接信访人,为把缠访闹访人稳定在本地,不使其上访或防止其重新上访,对其提出的非分要求采取妥协让步的方法,千方百计地对他们进行安抚,甚至无原则地答应他们的要求,从而给了缠访闹访人借访敛财的可乘之机。

    5、对缠访闹访打击还不够有力

    本人认为,受上级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打击违法信访行为还不够有力。在处理信访问题上,有点过分强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稳控工作,使得极少数信访人误认为党委政府软弱,不敢对其采取措施,便经常提出无理条件要挟政府,挑唆、煽动其他信访人员越级信访,有的更是借着年老、体弱、多病而故意撒泼、放刁、耍赖,甚至心存讹诈,故意找茬。在基层信访工作实践中,发现有非同一案件的信访人相互串通,结为一体联合对政府或某一单位上访施压的情形,这些人彼此之间相互推波助澜,倘一人缠访闹访得不到有效打击,多人便乘势而起,纷纷效访,使得基层缠访闹访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更难处理,也使得基层信访形势更为严峻。

    6、信访工作长效处理机制不够健全

    任何缠访闹访问题的发生都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当前基层缠访闹访问题原因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