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调研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17浏览:2900下载199次收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开发文化旅游前景广阔,独具价值。为进一步掌握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我区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开展了调研。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区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长征文化、地域文化(或称地方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乡村文化四大板块。
    1、长征文化: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长征红色旅游资源,是长征文化的主脉络。现有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等历史文化遗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提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区以及我市最主要的旅游产品。
    2、地域文化:一是播州土司文化,以杨粲墓最具代表性,经过初步的发掘和修缮,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及其博物馆已经成为地域(土司)文化的核心景区;二是浙江大学西迁遵义纪念碑,现珍存于湘滨公园内,是研究浙大历史和抗战期间贵州教育史的珍贵史料。
    3、宗教文化:**的寺庙以建庙时间早,规模宏大而全省闻名。以金鼎山寺庙群、湘山寺、桃溪寺为代表。金鼎山寺庙群被誉为黔北宗教旅游圣地,湘山寺于2008年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由于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景区设施改造,金鼎山和湘山寺已经具备了游客接待的基本功能。
    4、生态及乡村文化:生态文化旅游以大小板水、凤凰山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海龙湖为代表,其中,海龙湖、古军事城堡—海龙屯、黔北佛教圣地—金鼎山、原始森林—大、小板水连片形成“金—大—海”旅游区。乡村文化旅游以新蒲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巷口红岩湖乡村旅游、忠庄勤乐乡村旅游为代表,其中新蒲农业园区已建成10里葡萄长廊、千亩荷花基地、特种养殖场。此外还有海龙温泉等休闲文化旅游。
    (二)文化旅游企业(配套产业)发展情况
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配套主要是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按照**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基本框架和构成要素,分直接与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两大旅游产业要素类型。
     1、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要素包括:旅行社业、酒店业、餐饮业、商购业、艺术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2007年以来,我区星级酒店建设成效明显,东方建国酒店评为四星级酒店,填补了遵义中心城区无高星级酒店的空白;广电大酒店、维多利亚酒店、京腾丽湾酒店评为三星级酒店。目前,我区星级酒店已达到9家,床位数达2352张。乡村旅馆16家,床位数219张。餐饮企业72家,旅游定点单位14家。区内还有近百家娱乐、休闲商务会所及餐饮企业。2004年6月,设施最完善的国家一级客运站——忠庄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停发车位2万多平方米,给南部新城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流、物流、车流和信息流。
    2、间接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要素包括:旅游商品加工业、旅游房地产业、康体保健业以及工业、农业、商业等。2007年8月**区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共征集各类旅游商品包装设计19件,其中“贵州印象顶级商务茶”、“十五年陈酿珍酒酒瓶”、“蓝芽生物科技工艺茶”等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并代表遵义市参加了决赛。在遵义市2008“瓮福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所设定的小类别设计、定向设计、自由设计比赛中,由我区推荐的5家企业,23件作品参加比赛均获大奖。其中:由贵州黔韵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民族刺绣工艺服装系列”获小类别设计比赛特等奖;由遵义金智礼品公司选送的“遵义印象(精装木盒)”获自由设计比赛一等奖;由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选送的“国密董酒、1977年生产的500ml、59度”获定向设计比赛一等奖;由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万胜化风丹包装盒”获定向设计比赛二等奖;由遵义福寿蛋糕厂选送的“延寿牌遵义鸡蛋糕包装(礼品盒)”获比赛优秀作品奖。
    (三)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及建设情况
    1、已申报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金鼎山佛教文化景区开发项目、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迎红桥红色旅游城市景观项目、新蒲、忠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以及郑莫祠沙滩文化纪念馆项目。
    2、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情况:金鼎山佛教文化景区开发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批复、金鼎山牌坊至山门一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批复、金鼎山集镇至景区12公里旅游公路建设、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在建)、停车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海龙温泉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拟定于今年5月开业运营;2006年启动了长征镇“遵义市黔北风情街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建筑面积3544平方米,包括街区入口文化广场、停车场、美酒文化街、旅游文化产品商业街、黔北风味小吃文化街、红色旅游饮食文化街、黔北茶文化苑等10个项目,总投资预算为9.0576亿元。其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成。建造红色旅游商业街并于2007年11月23日开放使用。
    (四)基本思路、举措及成效
    1、基本思路:“突出一条主线,实施两翼展开”(即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线,展开东部新蒲乡村旅游和西部“金大海”生态旅游两翼),突出重点,培育精品,以点带面、整合资源,产业联动,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区域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2、举措及成效:一是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和协调,强化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围绕重点景区编制了开发性详细规划;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了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星级酒店,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乡村旅舍设建日臻完善,促进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四是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以打造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黔北休闲度假旅游核心区和集散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把历史文化、长征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生态及乡村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五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成效明显,加大了旅游信息及网站建设力度;六是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进一步推进了旅游宣传与市场推介,打造了红色旅游品牌剧目《红军魂》。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通过市、区两级的不懈努力,全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有较大发展,但总体来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仅仅停留在观光层次,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文化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很低,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但发展潜力很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
    (一)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程度低。我区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后发地区,相关配套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环境没形成。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作为旅游景点,存在着规模较小,接待游客人数受限的问题。而且,景区周边与招揽游客相关的,作为旅游活动延伸的配套设施极不完善,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设施和场所基本没有。使景点成为“很有说头,也有看头,就是没有玩头”,对游客产生不了吸引、截留和留住的理由。
    (二)行业之间协调不够。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对服务业的要求来看,目前我区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一是从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来看,劳动力结构尚处于向服务业转移的阶段;二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相对偏低;三是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比重仍然较大。由于对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亦较低,服务质量不规范,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使得一些投诉纠纷的处理缺乏调解依据,从而给予市场监管带来一定困难。
    (三)投入不足。景点建设筹资渠道少,开发景点面临资金缺乏的制约。无论是从旅游景点数量上,还是从旅游资源可发掘上来说,我区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均有明显不足,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品优势,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制约。
    (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协调的能力。从其它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来看,都有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我区目前只是在文化广播旅游局下面设置了职能机构,协调各方面的难度较大。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做游客流量、消费等方面的动态数据统计与分析,不能充分掌握旅游业的基础资料。
    (五)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我区目前由于可立即投入运行的旅游景点不多,有效的旅游线路也不多,因此在宣传和促销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够,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旅游景点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显。如我区为将遵义会议会扯景点的旅游活动延伸,打造了一条配套设施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餐饮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第一条红色旅游商业街——红军街,拥有商铺176间。但目前许多旅行社只是将遵义会议这个景点作为整条“红色旅游线”很小的一部分进行介绍,给旅游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自由活动时间,游客来到红军街想购买一些特色文化产品,由于没有专业的介绍、引导,常常只是“很有说头,也有看头,就是没有买头”。
    (六)旅游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亟待加强。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从业人员学历较低、专业不对口、人才分布不合理,限制了行业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区的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仅占11.5%,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口的所占比例只占5.3%,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90%,而一些新兴的旅游服务业所急需的人才,如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策划、旅游媒体宣传、营销人才等都非常紧缺。二是人才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明显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导致我区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有些欠缺。旅游学校与旅游企业、旅游培训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相结合的旅游教育网络体系尚未普遍形成。三是人才市场机制不够健全。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在该企业工作时间在2年以内的占51%,2-4年的占19%,4年以上者占30%。61%的人有过1-2次职业流动,旅游行业员工跳槽的频率大致为1-2年,时间短、流动性强,流动性最大的是服务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员工流动性大,导致了企业培训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主不愿意花钱给员工培训,最终导致服务质量低劣,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今后的目标任务及基本构想
    要围绕长红色旅游、地域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四大主题板块,创建旅游品牌,将**区建设成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筹发展。2011年:是旅游发展的培育阶段,重点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市场需求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实施“优秀旅游城市”优化升级及人才培训等工作。游客接待量达到7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4亿元。2015年: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调研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