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9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08浏览:2244下载178次收藏

一、2009年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情况            
2009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波及贫困地区等不利因素,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狠抓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乡村整村推进、培育扶贫产业和劳务培训输转等重点工作,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扶贫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止目前,已完成全年建设任务的90 %,省上下达的年内8300人脱贫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2009年省上安排我市扶贫开发项目资金89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24万元,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88万元,移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406万元,科技扶贫资金127万元,劳务技能培训资金45万元。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700万元。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是突出了整村推进。实行领导抓点,单位帮扶,责任到人,绩效考核,把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人,确保顺利实施。甘州区东五新村、高寺儿村,肃南县黄河湾村、前滩村,民乐县新民村等5个整村推进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70万元,整修村社道路4.5公里,购置铡草机3台,建成暖棚畜舍190座、氨化池30座、高效日光温室23座,衬砌渠道4.5公里,新打配套机井6眼,铺设低压管道1.3公里,修建村文化卫生室4个,完成培训400人次。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过程中,项目区群众克服项目资金到位迟等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投工投劳,拉石备料,市县扶贫部门以扶贫项目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乡村道路建设等方面建设资金,积极组织实施建设村文化卫生设施、暖棚畜舍等项目,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

二是突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的带动作用,启动吸纳社会投资564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移民区新打配套机井14眼,衬砌渠道12.8公里,铺设人饮管道2.2公里、整修乡村道路3.2公里,架设农电线路0.3公里,为改善移民村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夯实了基础。


三是突出了特色产业培育。围绕实施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河西百万头肉牛基地”和“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工程建设,立足贫困山区发展草畜和轻工原料产业的地域优势,积极培育规模养殖、马铃薯、设施葡萄等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在贫困乡村修建暖棚畜舍63座、高效日光温室53座、双孢菇暖棚25座、高标准鸡舍806平米,种植优质马铃薯1062亩,扶贫支柱产业日益壮大。

四是突出了劳务培训输转。围绕实施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市、县扶贫部门积极配合业务部门,以壮大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全市共培训5.5万人,其中,市县扶贫部门在移民区和贫困乡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0.8万人次;在乡镇劳务技能培训基地培训农民工1000人;在全市四个“两后生”培训基地培训“两后生”300人,同时,强化劳务信息服务,拓展劳务基地,着力提升劳务输转质量和效益,全市输转劳务24.5万人,创收15.8亿元,其中贫困乡村输转劳务14.7万人,创收9.5亿元。

 

二、2010年工作思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09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调查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