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0-27浏览:3002下载168次收藏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12:18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陈堰村河西小组
一:说明
二:调研内容
1:空心村现状
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3:空心村改造的前景
4:空心村改造的困境
5:空心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6:空心村改造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7:空心村改造与相关涉农法律的关系
三:建议
对空心村改造的建议

名词解释
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宅基地:宅基地就是农民能够建房子的土地。从法律上来说,宅基地应该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历史以来农民自己占有的,谁占有谁拥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中国农村逐步形成的村庄模式,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在四亿亩左右,中国农民人均住宅面积为0.5亩。这四亿亩村庄用地,用法律的话语叫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规划管理,一直是处于浪费和闲置多于利用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存在而浪费和闲置的土地状况需要得到改善。
中心村: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是有近十个左右的村小组组成,在这近十个村小组周围范围,有一些交通便利,或者靠工业和商业网点便利的地方。农民处于交通或者商业便利的考虑,大多自发地在附近建了不少房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中心村。有些中心村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
土地价值: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土地不可以买卖,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征收,征收也就是实际上的买卖。这种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买卖土地的现象是一种垄断行为。土地买卖的垄断,造成了土地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土地的实际价格。有失地农民说,失去了土地,以后子孙后代吃什么?按照这种观点来分析,凡是在中国没有种地的人只有被饿死的份了。土地的价值是可以永久地生产粮食,就像母鸡会永久地孵化小鸡一样。土地永久地生产粮食是需要不停地投资和劳动的,母鸡不停地孵化小鸡是需要不停喂养的。一只母鸡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肉质和下蛋功能;一亩土地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年产量和地理位置。如果单从土地的粮食生产功能来说,中国所有的土地价格都在每亩十万元以下。因为中国土地的粮食产量收入每年最多都维持在一千元以下,而十万元的一年定期银行利息也要高于这一千元,这种银行利息的收入,还可以避免了土地投资和劳动的辛苦。比较偏远和质量稍差的土地,它的价值也就每亩地一万元左右,因为每亩地的出租收入就 一百元,也就相当一万元的银行定期存款利息。

一:说明
一:说明,本调研报告以一个普通农村村庄为例子,对空心村的现状,形成原因,改善前景与困境做一些分析。期望调研报告能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用法律和行政力量来推进空心村的改善。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土地,为农民居住改善条件。

二:调研内容
1:空心村现状
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陈堰村河西小组,村小组人数在180人,户数为40户,整个村小组所占宅基地面积是 100亩土地。户均宅基地为2.5亩,人均宅基地为0.5亩。村小组内的老房子是没有规划的,一些近十年左右新建的房子的规划是:一处宅基地的面积是0.36亩。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旧宅基地有多大,按规划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积就多大。宅基地严重超面积现象,一户多宅现象非常突出。
在这100亩面积的宅基地上,有30亩左右是建了房子或者修了 院子的,院子的面积是根据自己的旧宅基地,能修多大尽量修多大;在40亩左右的荒宅基地上,村民根据历史以来谁占有谁拥有的土地,种了一些树木;另有 25亩左右的土地,是常年长满荒草或者一些废弃的水池;还有5亩左右的土地,因为周围没有房子和树根,就自己加工成了耕地。这100亩土地的利用比例基本上是,百分之三十的是 房子和院子;百分之四十的是种树,百分之二十五的是闲置和浪费,百分之五的是农民自己开发成了耕地。
另外,还有一个常年闲置的小型水库,常年长满水草,所占面积有十几亩土地,这十几亩土地也有其他村小组的部分。这十几亩水库面积没有在我测量的一百亩宅基地之内。
2: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有人分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是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发展,而造成农村村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其实,这种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
空心村形成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农民在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因为是手工农业时代,很多农业作业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如家家户户曾经需要的打小麦或晒稻子的麦(稻)场,每个打麦(稻)场占用土地将近一亩左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农村的那些麦(稻)场已经没有作用了。村里一百亩的宅基地,这些曾经的麦(稻)场所占比例有30亩左右。
空心村形成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的旧宅基地。
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集体的土地,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让别的农民使用。
空心村形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从法律上来分析,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依照法律,对农户没有使用的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回收,要么给新增加人口建房使用,要么加工成耕地分配给村民种地。因为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没有进行宅基地规划,农民这近二十年来建房是东一座西一座,而中间确有很多空地。这些在房子之间的小面积空地,集体回收上来也没有多大意义,很难加工成耕地,加工成耕地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以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陈堰村河西小组为例,来分析基层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本村小组是有三部分组成:岗上 岗下 中间 部分。岗上部分有二十亩土地,三十年前左右的时间,是以前的老村。而政府规划要求全部搬迁到中间地带,包括岗下农户也要求搬到中间。在这些搬迁过程中,有一部分农户搬迁到了中间地带;有一些农户自始始终都没有搬迁;有一些农户因为中间农户占用的闲置宅基地不让利用而无法搬迁。所以,目前的局面是,岗上有四五户居民,是三十年前老村一直未搬迁的农户,后来都在原地建了新房子;岗下有十几户农民,也大多都修建了房子,中间部分住了二十多户。
根据对农民的调查了解,农户真正想建房的地点还是以前的老村庄位置,即岗上。在很早以前,附近有两个深水井,吃水方便,而目前只有这个位置的地下水井的水好,怎么用也用不完;还有一个因素是岗上位置的交通方便,靠我们村小组的主路。目前很多村民想在这个位置建房子,但因为旧的闲置宅基地是有实际归属的,周围又都是耕地。基层政府以保护耕地的借口不允许建,如果要建房,一百平方米的面积要给村集体交一万元费用,而农民又不愿意交这么多费用。很多想建房的农民都没有地方建。
3:空心村改造的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的曾加,粮食安全的因素,土地成为日益紧张的话题和课题。政府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保护耕地,整合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对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陈堰村河西小组的宅基地利用状况的调查,以及对河南省邓州市彭桥镇陈堰村其他十二个村小组的宅基地利用观察(陈堰村其他村小组的情况和河西村小组的情况差不 多), 宅基地闲置和浪费的比例都相当高。十三个村小组所占的宅基地面积在八百亩到一千亩左右。如果进行中心村建设,那么,总的宅基地需要在两百亩左右。也就是可以整合出不低于五百亩左右的土地资源。陈堰村的总人数是一千八百人左右。以此类推,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可以整合的土地资源在三四亿亩左右,这个三四亿亩的数据,网上也有很多关注农村宅基地的学者分析过。
整合中国农村宅基地浪费和闲置的土地资源,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因为这涉及了太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慢慢改善。一方面是法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现实方面的因素。如果按法律程序来改善,会遭到农民的抵制;如果按照现实情况来改善,会与法律有冲突。具体是需要何种方式的改善,需要政府和民间一个摸索尝试的过程,更 需要政府加强对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