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港澳台资企业发展现状调研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0-27浏览:2948下载183次收藏
一、 我市港澳台资企业的现状和成效
      据统计局提供,截止2007年底,我市正常生产和正在筹建的港澳台投资企业197家,投资总额11.5亿美元,注册资本 7.16亿美元,实收资本4.78亿美元。197家企业中,港资企业160家,其中开业投产117家,正在筹建43家,投资总额9.89亿美元,注册资本6.13亿美元,实收资本4.19亿美元。台资企业36家,其中开业投产24家,正在筹建12家,投资总额1.52亿美元,注册资本 0.97亿美元,实收资本0.03亿美元。澳资企业1家,投资额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600万美元,实收资本216.21万美元。
       目前我市港澳台资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上世纪90年代,港澳台商在启投资范围仅局限于纺织服装、玩具箱包、电子、机械等传统产业,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拓展了一些新的行业门类,如生物医药、电动工具、it产业、船舶修造,与此同时,港澳台资也逐步向三产、一产渗透,涌现了时代超市、先豪国际酒店、台蓝现代农业种养观光园等一批重大港澳台资项目,使港澳台商在我市投资的结构更趋合理和完善。
        2、投资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各镇乡、两区三园一带吸引接触到了更多的港澳台商来启考察,原有港澳台投资企业投资规模较小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超千万美元投资项目逐渐增多,其中华泰陶瓷、南通贸联汽配、南通艾得旺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投入规模大、速度快,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已成为我市的重要规模企业。加之原入驻**的多数港澳台投产企业适时增资扩股,使得项目规模明显放大。如1994年港胞陈天生投资400万美元的南通和睦纺织公司,目前已追加投资至1400万美元。
        3、投资比重有所上升。近年来,随着港澳台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健全、产业、资本的梯度转移,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港澳台商来启投资,港澳台资企业愈来愈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重要力量。仅从2007年全市批准外资情况看,港澳台资企业48家,协议利用外资6.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利用外资的66.7%、63.7%、86.6%。
        4、投资地域趋于集中。港澳台商落户我市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乡镇的零散布点,逐步向优势地域集中,目前主要集中在“两区三园一带”,实际落户有110家,占全部港澳台资企业数的55.8%。投资地域的集中为我市今后构建港澳台资特色园区打下了基础。
        5、投资环境日臻完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注重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港澳台同胞来启直接投资,同时还花大力气不断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开辟为外商企业服务的领导结对挂钩联系制度,赢得了在启港澳台企业的赞许。据发出的197份企业问卷调查统计:为何选择投资**?前三位依次为政府服务效率、基础设施与服务环境、地理位置;对**投资环境总体评价?非常满意占18%,满意占64%、一般占18%;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看好的占64%,一般的占36%;企业今后打算?继续增加投资占55%,暂时维持现状占45%。
        总之,随着我市港澳台资企业的增多,港澳台资企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2007年,142家正常生产的港澳台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06亿元,纳税2.32亿元,利润5.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28%、54.67%、165.22%,今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是港澳台等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37亿元,同比增长49.8%。同时港澳台资企业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市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也拓宽了全市利用外资的渠道。特别是港澳台资与国际资本相结合,如华泰陶瓷、永和隆等以台资结合外侨资本设立的企业,在客观上丰富了我市吸引外资的内涵,扩大了全市利用外资的来源。因此,港澳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港澳台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尽管市委、市政府前几年就提出将主攻港澳台资作为我市吸引外资的重要举措,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我市利用港澳台资的现状,与东莞、昆山等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即使已在我市落户的港澳台资企业在质量、规模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部分港澳台资企业在经营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多四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中小项目多,旗舰型企业少 。在197家港澳台资企业中,总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89家,占总数45.2%,其中合资企业46家,这些合资企业大多数由我市投资者在经营管理,外商只作资金投资,享受年底分红,且这部分外商都是中小投资商,由于受生产手段、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企业竞争力偏弱,成长速度缓慢,对社会贡献份额小。另外,我市利用港澳台资的质量与水平也不高,特别是通过利用港澳台资引进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偏低,港澳台投资企业对我市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举进口设备为例,虽然2007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3017万美元,在南通六县市中名列第二,但林洋电子公司进口设备就达2800万美元,占了全市总额的92.8%,其它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加大技改投入的力度比较有限。与此同时,在重特大外资项目、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高新技术外资项目、外资研发机构的引进方面,我市利用港澳台资尚未取得大的突破。
        2、低效企业多,高成长性盈利企业少。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趋紧、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税收政策的重大调整,我市以传统制造业和产品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港澳台资企业逐渐丧失竞争优势,生产经营面临着严竣挑战。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企业感到目前企业资金紧张、人才缺失、生产成本上升、税负环境趋紧,因此多数港澳台资企业经营效益不理想,仅有微利或出现亏损。如南通和睦纺织公司曾是我市的盈利大户,该公司利润率已从2005年的7.54%下降到目前的1.47%,处于亏损边缘。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港澳台资企业发展现状调研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